画眉的名字是怎样来的

画眉鸟的名字是来自于两个民间传说,画眉鸟是很受欢迎的,因为它的声音很好听悠扬婉转。

画眉鸟这个鸟的名字,源自什么地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叫起的。人们至今还没有找到可靠的根据。有两个民间传说,一是说画眉鸟这个名字是美人西施在与范蠡隐居德清县时给起的;一是吴越地区自古以来民间就流传“吴越的水是西施的泪,天上的黄鸟是画眉”。这两个传说说明,画眉鸟这个鸟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故地。

但这终归是传说,没有史料佐证。画眉鸟这个名词有两个构成要素,一是画眉,即妇人描眉、扫眉、写眉、画眉;二是有一种眉毛好看的鸟,古人根据鸟羽的颜色,一般称其为黄鸟。要分析画眉鸟名的起源,就要先分析这两个要素。画眉,这一妇人美容的内容和技巧,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战国张仪对楚王说:“郑周之女,粉白黛黑”。而《实录》曰:“汉武帝令宫人扫八字眉”;《西京杂记》曰:“司马相如妻卓文君眉如远山。时人效之,画远山眉”;《汉书·张敞传》载:张敞“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抚”。

由此看出,汉都长安,宫廷也好,民间也好,妇人画眉已成风气。但长安地处黄土高原,不是画眉鸟的故乡,在这里,画眉和画眉鸟没有必然的联系。

画眉鸟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广西等地。这些漫山遍野都有画眉鸟(当时民间叫黄鸟)的地方,与长安流行的妇人画眉有什么关系呢?

人类历史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尤其是汉以后的三国魏晋南北朝,战争频繁,朝代更换,南北方不断地分裂和统一,这种分裂和统一,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方人员、文化和习俗的交流和融合,北方的文化习俗传到南方,或者南方的文化习俗传到北方,这都是社会动荡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以及它的左膀右臂,肖何、韩信、周勃等都是江苏人。汉王室的根在江苏。三国时期的吴国都建康(今南京),而打着汉室旗号的曹魏及后来的西晋,都定都洛阳,政治中心向东南方向移动。

魏晋时期,有两种流行的语言,即洛语和吴语。由于洛阳是当时的经济政治中心,洛语是当时的官方语言,官府要求吴语学洛语,促进了南北的文化交流。从东晋开始,宋、齐、梁、陈的都城都是建康,政治经济中心又进一步南移,使吴文化在当时占了上风。妇人画眉这一宫廷和民间习俗,在《乐府诗》的《吴声歌曲》(《吴声歌曲》也称《吴歌》,是南朝的宫廷歌曲,或宫廷乐官审定的来自江浙一带的民歌。)和《清调曲》(清调五曲是“晋、宋、齐所歌”)中都有大量体现。南齐朱硕仙的吴声《读曲八十九首》中,有一句是“双眉未画成,那能就郎抱”。南朝·梁,沈约有诗,“小妇独无事,对镜理娥眉”。

南朝·梁·刘孝威在寄妇诗中曰:“新装莫点黛,余还自画眉”。陈后主在《清调曲十一首》中曰:“河低帐未掩,夜夜画眉齐”。梁·范静妻沈氏,在一首为王昭君鸣不平的诗中写道:“早信丹青巧,重赂洛阳师。千金画蝉鬓,百万写娥眉”。由此可见,南朝时期的吴越故地,妇人画眉已是家喻户晓的事。以南京为中心的江、浙、皖三地,是国画眉鸟主要分布区域之一,画眉鸟可以说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里的宫女和民妇,即江南女,它们最爱美。江浙地区,是美女如云的地方,它们懂得画眉之巧,也有画眉之好。

可以说画眉鸟的两个要素,即妇人画眉和长有如同画得一样漂亮眉毛的黄鸟,时不时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把两者联系起来,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必然趋势。画眉鸟的名字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果不其然,在《乐府诗·吴歌·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中呼出了画眉的名字,“新燕弄初调,杜鹃竞晨鸣。画眉忘注(同住)口,游步散春情”。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这首诗的作者处,注的是“晋宋齐辞”,是首来自民间的无名诗,不仅没有作者,也没有作诗的确切年代。因为“晋宋齐”是三个朝代的总称,那个朝代都不清楚,具体年代就更无从谈起了。根据上述资料,可以大致地判断出,画眉鸟这个名字源自六朝时期以建康(今南京)为中心有吴越故地。事隔五、六百年,大诗人欧阳修在安徽滁州写了《画眉鸟》一诗,借助欧阳修的知名度,画眉鸟名从此名扬全国。滁州地,与南京近在咫尺。继欧阳修后,北宋另两位大诗人文同和范成大又相继写了《画眉禽》、《画眉》和《山径》三诗。

文同的两首诗是知湖州时写的,湖州,即现今的浙江湖州,是德清县的近邻,与苏州、杭州构成一小三角。范成大,江苏吴郡(今苏州)人。这些早期的画眉诗都出自江浙一带,这也是画眉鸟名源自吴越故地的一个证明。不仅如此,现存,也是本书辑录的宋朝以后的画眉诗文的作者,像邬作卿、郭第、王叔承、范言、高啟、叶盛、祝允明、冯梦龙、叶圣陶等都是江浙人。

华喦、李祯虽不是江浙人,但华喦从年轻时就在杭州学艺,然后一直在杭州、扬州卖画为生;李祯是南京的邢部尚书。这些情况说明,画眉鸟名最早被人们熟知,最多被人们使用的,最广为流传的地方,是江浙一带,是吴越故地。

画眉鸟一般生活在温暖,阳光充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