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加食用盐会死吗

怎么养好咸淡水鱼,咸淡水鱼是指那些原生活在近海或沿岸的鱼类,由于觅食或繁殖而进入江河,成为洄游鱼类;或长期生活于河口区,从沿岸带盐度20以上,进入含盐近于零的江河,并且有小部分此类鱼产卵之后还要回到海洋,其间对盐度适应的跨度太大了,非一般海水鱼和一般淡水鱼“力所能及”。这类鱼具盐度的广适性。常见咸淡水鱼有金鼓鱼、银鼓鱼、黄鳍鲳鱼、蝙蝠鲳鱼、绿河鲍鱼、射水鱼及一些颌针鱼。

虽说上述这些鱼都生活在河口半咸淡水的交界带,但适应盐度的程度仍有所不同。较大的黄鳍鲳鱼、蝙蝠鲳鱼、金鼓鱼、银鼓鱼适应太平洋、印度洋近海环境,它们往往沿着岸线(包括内河)寻找最佳饵料场与产卵场。海水鱼缸中有时也能见到它们,它们可以作为纯海水鱼来养;它们游到纯淡水河流中,常在繁殖阶段。

颌针鱼中的半颚鱼、竹签鱼等及绿河纯鱼、射水鱼虽也生活于咸淡水的交界带,却不到追不得已(或不到生命行程某阶段),不会涉海域另寻河口地带栖身。它们也能经得起几米高的涨落潮及其间河口带水盐度的周日或半周日变化,最高盐度也不低于20,但却几乎没人有意把它们培养成地道海水鱼养在海水缸中,多是用淡水来饲养,顶多只是提倡在10升海水中加1-2汤匙盐。不把这数种鱼当海水鱼来养是有理由的,因为它们已“进化”到多在淡水(或日低盐度水)而少在海水的状态。至于在淡水中要加多少盐,看来也不是一个定数,因为除了河口水文多变外,这些鱼分布较广,除东南亚、南亚外,有的还分布到大洋洲和印度洋沿岸。而半颚鱼的至亲间下鲶鱼(即鳞鱼、间鲡鱼),却能长期生活在我国太湖及以北的河湖中。

如此看来,上述多种鱼都不一定要生活在盐度为1-5的(拟河口冰中。对于成熟的金鼓鱼(包括红、绿金鼓)、银鼓鱼、黄鳍鲳鱼,蝙蝠鲳鱼,平时可以模拟近海、河口的水质(盐度1-20),而5-7月可以低些(盐度0-1),模拟河口与内河水质。这是因为5月、6月分别为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雨季的开始,溯河繁殖的鱼类这个时候应该进入到淡水之中(盐度当然突然降低),而索饵、产卵后又降海,前后时间不少于1-2个月。颌针鱼属和多数鳓鱼属的鱼盐度也可参照上述变化,但盐度一般不要超过8,太湖等鲢鱼可不加盐。有人建议绿河鲍鱼秋冬饲养水盐度可波动于5-15之间,看来不无道理。射水鱼平时也都要尝试略为提高盐度(5以上),5-7月时段可适当降低盐度至2以下。

如此养咸淡水鱼,目的不是繁殖(繁殖更难),主要是要养好这几种鱼,以免因盐度问题而毁了这些鱼(事实是这些鱼很少被养得长久)。

至于提倡加盐的还有橘子鱼及同类钻石菠萝鱼、黑玛丽及同类的帆鳍玛丽鱼类,橘子鱼及同类钻石菠萝鱼虽也是次生亚洲海水鱼(与南美丽鱼一样),却具有悠久的淡水生活史。加盐的原因是可杀灭某些原生虫,是环境因素而非海洋因素。玛丽鱼等乃因中美洲有世界典型的喀斯特(即石灰岩)地质环境,碳酸盐硬度为全球(包括海、淡水域)最高( 535-625毫克/升,30-350 dH),pH达,在水中加盐(非海水盐,只是含钙低的食盐),未能逼近其原产地水质,而应该加钙或海水盐或海水。

至于食性方面,金鼓鱼、银鼓鱼食性较杂,荤素皆不拒,尤其金鼓鱼能啃食一般鱼无法利用的硬质藻类,几乎到了什么都吃的程度。黄鳍鲳鱼与蝙蝠鲳鱼为荤食性鱼类,主食小鱼、甲壳类适口小动物。射水鱼虽也是荤食性鱼类,但嗜食水面上下的所有昆虫及活体饵料,可捕食距水面1米以上的昆虫等(对近水面附近的昆虫也能跃起侧身咬住并吞食)。射水鱼也可以潜伏在浮物之下或像木条一样撇撇捺捺地横漂水面守候,遇有适口活物(小鱼、甲壳纲小动物、水下昆虫等),头微转动夹到活饵,几秒钟之内将其吞到肚中。绿河纯鱼毕竟是鲍鱼,虽不如东方鲍鱼可一口咬断不细的铁线,却也能咬碎小螺、贝类,水草缸中行动迟缓一点的小动物(包括鱼)也是其猎食对象。

除上述这些典型河口鱼之外,还有竹签鱼、半颚鱼、篮子鱼等许多种可作为观赏鱼的河口鱼类。褐篮子鱼、黄斑篮子鱼常与其位篮子鱼一同进入海水缸或水族馆。其实,半颚鱼(颌针鱼类鲼鱼)、竹签鱼(颌针鱼类颌针鱼)、褐篮子鱼、黄斑篮子鱼(鲈形目篮子鱼类)均有众多的家族成员,进入咸淡水交界水域的有不少是其成员。在河口处还生活着许多鲅虎鱼,海南岛周围河口水域就生活着约40种河口缎虎鱼类,其中不乏较高观赏价值的种类,如项鳞栉缎虎鱼具橘黄色、橘色、褐黄等斑纹,雌雄体色各异,但均可观赏。这些鱼如果被养在鱼缸中,也最好模拟盐度为0-20的缓缓变化(潮汐等因素影响),并具周期。但它们嗜食小昆虫、小型浮游生物,却是要动脑筋想一些办法,实在缺活饵时可用淡水的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