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买锦鲤鱼咋入老鱼群

怎么养好江河上源鱼类,江河上源的水文特点是“自成一统”的。上源的上限往往是泉水的源头;上源的下限界定为不受人类活动干扰,中下游鱼类一般不可到达(包括溯源产卵的鱼类),而上源鱼类仍可以正常繁殖的最下游处。

因而上源是一个“世外桃源”,水流没有污染,硬度多极低,即使是石灰岩(喀斯特地形区)流出的泉水,硬度也比其中下游河水低。几乎没有或极少有与上源水流相通,但又不流动的“藤瓜池”。水中没有单胞藻,更不可能出现绿水,水中细菌及原生虫(河湖常见)极少,但岩石及卵石上有附生“苔”和底栖藻类(附生线状藻类及流速慢处的丝状藻)。因为有植物,所以有虾、石蟹(上源蟹类)等,还有种类较多的昆虫幼虫和水生昆虫。这一切为上源鱼类提供了素食以外的美味。当然,这一“佳肴”是很有限的。由于是源泉处动水,水中含氧量近饱和。在清永中游动的鱼,游速极快。这些鱼都可以植物性饵料为食,但适口动物性饵多不拒绝,寿命也多不会很短(3年以上)。此外,还经常可以发现在陡坎、瀑布以上生活着的鱼种类与陡坎、瀑布以下基本相同。也常能发现陡坎、瀑布以下的鱼,不论是何种类都不可能上溯到其上方领域,其上方鱼从何处来?唯一的解释是在地壳变动的过程中上源各段始终都有鱼生活着,这又有两种情况:一为地壳倾斜、不均衡隆起,造成陡坎、瀑布等所致;二为溪流因岩性不同,下切深度悬殊所致。这些都说明其历史已不下千百万年。

千百万年形成的习性, “本性难移”,我们只能具体模仿创造其生态环境,即尽量贴近它们的祖籍地环境:

(1)宽敞的容器,不少的鹅卵石、稀疏的置物。

(2)恒定的水流,清澈的水质,足量的溶氧。

(3)足量的素饵,时令的活饵,或隔日投喂。

(4)充足的光照,长“苔”的缸壁,生长的水草。

(5)较低的水温,稳定的环境,偏低的硬度。

水温为什么也偏低呢?因河流的上源总在山上及山麓一带,山上流下的水总是凉凉的。一句话,海拔高处气温低, “高处不胜寒”。当然,热带低海拔的源头并不冷,而只是凉;高海拔地区,如埃塞俄比亚高原(3000多米),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安第斯山(亚马孙河上源或其支流上源),虽在热带,但因均高于3000米,所以源头处的鱼都只能作为亚热带或温带鱼来处理。墨西哥、中国广西和云南省的绝大部分地区的源头处的鱼,水硬度都偏高,不低于214-357毫克/升(12-200 dH)。亚热带地区的上源因夏季生物种类偏多而显得“热闹”,冬季水温可接近0-5℃(北部低、南部可高于15℃);中亚热带地区如福州市出产的类似于条纹光唇鱼的花斑鲍鱼、大樟溪上源的平鳍鳅类鱼,均能耐5℃之下的低温,且在10℃的水中也能活动自如。对于可耐低温的鱼在冬季活饵少或饵料质量差时,可考虑适当调低水温,暂时降低代谢速率。

上源鱼类的很大缺陷是不耐低氧、不耐有机污染、不耐高“三氮”(如氨等),因而在饲养过程中应予以特剐照顾,不能掉以轻心。上源鱼往往可以用来作“指示鱼”,一个缸中放2-3只,水质究竟有无问题只要看这几只鱼的状态。这几只鱼若病或死去1-2只,则应立即采取对水等措施。

上源鱼和可作为上源鱼看待的有亚热带的类条纹光唇鱼(闽江等支流上源)、七星鱼(甬江水系各上源)、平鳍鳅科的爬岩鳅鱼、华吸鳅鱼、华平鳅鱼和拟腹吸鳅鱼(分别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四川一些溪流上源),热带的一线跳鲈鱼(拉普拉塔河中下游支流上源)、美丽灯鱼、宝莲灯鱼、柠檬翅鱼、红鼻剪刀鱼等几十种脂鲤科小型鱼(多在亚马孙河各大支流的支流上游与上源)。当然,灯类鱼中的红绿灯等,经过多代培养不完全像上源鱼类,已能适应普通都市自来水;柠檬翅鱼也一样(但似乎还残留着野性),繁殖时定要软水;不易繁殖的宝莲灯和稍有难度的红鼻剪刀鱼,依然很“娇”,也是灵敏的水质优劣“指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