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生病了有怎样的症状

热带鱼病害越来越多怎么办,上世纪60年代从北京带到福州的孔雀鱼等,当时从未见过它们生病.人们以为热带鱼从来不生病;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热带鱼的病仍然很少;到了20世纪90年代虽有流行性白点病、打粉病(淡水卵鞭虫病)仍被认为是金鱼病的传染所致。如今。随着每年从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多地进口的热带鱼数量增多,鱼病害也逐年增多。而对繁多的热带鱼病害.饲养者应当怎么办?以下根据病害不同来源.分开来说。

(1)由本地鱼病传染来的热带鱼病。由于热带鱼多要活饵才长得好.所以养鱼者往往到池塘河湖捞取水蚤、水蚯蚓、摇蚊幼虫(血虫)等;而池塘河湖中有本地鱼.养殖金鱼的废水又多排到河道或湖泊.因此如果本地鱼患有某些种鱼病.就很容易传染给热带鱼。如白点病对普通品种热带鱼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感染.该病对脂鲤科一些灯类鱼危害较大,对丽鱼科鱼的危害较小。而打粉病则正好相反.对丽鱼科鱼危害极大,而对脂鲤科鱼危害较小。又如脂环虫病对一些幼鱼危害大。春夏季金鱼“头号杀手”―细菌性烂鳃病.也是淡水鱼的“老三病”之一(乌头瘟):对于热带鱼总体来说危害并不算很大。原因有可能是热带鱼一般饲养水质优于池湖,虽被感染但不致病。“老二病”的另一种病赤皮病.热带鱼中只有攀鲈科鱼常被感染,原因可能是攀鲈科鱼活泼好动.易受外伤。热带鱼所患与国内当地相同的病.均可按淡水位的治法,一般也都能解决问题。

(2)海外带入的热带鱼病。

①所有海水热带鱼的病均由海外带人。如海水热带鱼中的刺尾鱼、金鼓鱼等的淋巴囊肿病(虹彩病);鲈形日各科鱼所患的弧菌病:刚空运来的海水热带鱼容易感染的链球菌病。很明显.上述这些病本地淡水鱼基本上没有(有的同名病,如淡水弧菌病,但病菌并不相同)。

②由海外输人的热带鱼病,并造成大面积传染。最典型的叫“细菌性败血症”。该病是我国历史上危害淡水鱼面最广、种类最多.流行的时间最长、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流行病,曾扰乱了我国南北20多个省的淡水鱼生产正常秩序。其流行与上世纪80年代热带鱼的每年进口量急速升高不无关系。最早见于一个地区的珍珠马甲鱼全数死亡,其他热带鱼也死亡。我国鱼病学家倪达书教授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对该病做过研究。其次输人并造成传染的是从非洲进口的小型口孵鱼和传染性胰脏坏死病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此两病传染了孔鳟及鲤卿等鲤科鱼类。目前这些病已很少见,并有专用药治这些病。

③只在热带鱼中传染的输人性鱼病。这些病非常多,难以统计。鱼友也经常觉得莫明其妙.可举几个例子:

怀疑由东南亚输人的并传染给蓝叉尾斗鱼、黑叉尾斗鱼和中华叉尾斗鱼的皮下肿泡症病.其他鱼少见被传染。病鱼最后几乎全死去,极难治疗。

七彩神仙鱼六鞭毛虫病、黑死病,一般只在七彩神仙鱼中传染,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见第108问)

剑尾鱼的黄粉病和白粉病,前者多感染后半身,后者往往导致病鱼全身发白变灰,病到后期极难治疗。

神仙鱼、七彩神仙鱼生殖系统感染.造成不配对或极少配对(此病在排除了饲养缺陷和退化后仍较明显),怀疑有部分鱼系曾患过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或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更多的为不明原因。一些鱼友遇此情况时多是将鱼全数弃去,重新再养一批.运气好的便不再得此病。

多种灯类成鱼患某些慢性病造成陆续死亡,时间前后可拖1年,食饵正常,死后无异常感觉,原因不明,且不繁殖。

卵生鳞科鱼繁殖退化,一般维持2-3代,以后或平故增多或不育。原因可能有多方面。该科琴尾鳞鱼及条纹琴龙鱼等常有此现象。平时也偶有1-2尾鱼不明原因死亡;如果均无死亡,则两代内繁杭一般还作正常。七彩神仙鱼也有该病.但不知是否同因。

神仙鱼看来一切正常.唯独仔鱼蛛不充气不上浮,且仔鱼不开口吃饵,哪怕是“灰水”和卤虫仔也不吃.几天后沉底死去。该病上世纪90年代始见于红眼金丝神仙鱼,到现在有多品种神仙负亦患此病,原因亦不明。近发现草原鳝鱼仔鱼亦相同,2-3天后死去。

关于上述这些病.在多方求教不得要领时,建议饲养者按照第110问中提到的,按细菌病、原虫病、大型寄生虫病的顺序先后施药,至少也会有70%以上的治愈率。

④先天性缺陷或遗传荃因病变。例如:见于灯类数种鱼仔鱼的短身症(脊柱重叠);见于红肚凤凰鱼等丽鱼科鱼仔鱼的歪结缺鳍与身体不对称症(一胎中病鱼可占30%一40%);见于攀妒科鱼和丽鱼科鱼仔鱼的侏儒症或中途停止发育症(可占仔鱼10%一30%);见于七彩神仙鱼、神仙鱼等丽鱼科鱼仔鱼的“巨人”症或特大个子症(该病鱼比例占1%一2%,长大后不育)。出现上述症状的仔鱼或其他遗传病鱼.宜早淘汰。